行李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行李绳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不做鸡肋可穿戴如何变革

发布时间:2020-02-14 07:06:19 阅读: 来源:行李绳厂家

不久前IDC作出预测,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会达到7610万,相比2014年增长163.6%。相比于2013年的刚刚起步,智能可穿戴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瞩目。

在这个大环境下,网易科技于9月29日举办了第一期开物沙龙,邀请了多位智能穿戴从业者和投资人士,以“手腕上的智能革命”为题一同讲述智能穿戴行业的发展和机遇。

从Jawbone在2011年底推出第一款智能手环开始,这个能够跟踪日常活动、睡眠状况的“神奇宝贝”便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虽然很多体验者斥之为鸡肋,也少有产品留存率高于三个月,但无论是创业团队、手机厂商还是传统腕表大佬都不愿意错过这阵智能大潮,并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如今,经过数年的发展,可穿戴既展现了其日趋成熟的一面,同时又向我们展示了其有待改进的一面。既有打发似乎愈加乏力,这更加昭示着行业需要变革。

但下一个变革点在何处,却众所纷纭。

产品要卖给谁?

事实上,随着可穿戴概念的渐入人心,其诞生的意义也开始从极客玩物开始转移到更加广阔的大众消费品市场。但一如我们所见,之前的诸多设备都普遍面临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厂商需要从产品设计到市场定位各个维度重新进行考虑,才有可能使得产品能够立足于市场。

在开物沙龙的演讲中,联想MBG高级产品经理陈健认为,智能手环要想避免伪需求、成为一款合格的大众消费品,必须做到能承担用户在5秒钟内必须处理的事。比如简单的消息提醒在手环上完成,复杂的操作在手机端完成。这个“五秒钟理论”足以让可穿戴产品具备最基本的存在意义。

然而,解决了产品的存在意义才仅仅只是开始。陈健表示,下一步产品要做好,则需要满足三个特点:互动、实用、美观。

其中,触控、声控等都是解决互动问题的思路,但最终都需要拿出一套最方便普通用户的交互逻辑;实用性上,无论是通话、日常提醒,还是支付,都必须在一定场景下使用,如若场景和功能不统一,消费者同样也不会承认产品具备使用性;而美观作为电子消费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第一印象,也逐渐被厂商视作重中之重,诸如inWatch、Ticwatch、Misfit都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甚至有些不惜跨界探求一些设计思路。

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定位于大众消费品后,可穿戴需要遵循一些更传统、但更加贴近消费者的规律,如此才有可能避免沦为“鸡肋”的命运。

但在不断贴紧大众消费品的过程中,厂商们也逐渐意识到一些“槛”。Ticwatch产品负责人林宜立认为,作为一个新的行业、新的品类,现在可穿戴最大的问题是它的需求和能做到的功能有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达到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目的,不同的厂家不得已选择了不同的路子。

但他同时强调,未来整个领域的玩家还是会趋同。尤其是当技术跟上来后,伴随着对消费者使用场景的研究,更多不完善的地方将会被补缺,这也会使得可穿戴这种“大众消费品”变得愈加规范化。

另一方面,明确了大众消费品定位后,当前可穿戴也开始分为大众市场和细分垂直市场。尤其是大众市场逐渐饱和,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将目标瞄准细分垂直市场,诸如映趣瞄准女性市场推出的inWatch Her、糖猫推出的智能儿童手表等。

映趣科技CTO董大明解释称,在这些更加长尾的市场,可穿戴行业用户选择性非常强,会比较多元化。这些逐渐被论证的多元化需求,正在逐步为可穿戴产品扩大外延。

“但不管是大众市场还是垂直市场,前提都是先把产品做好,抓住每个市场的用户痛点,并提供持续的服务”,在开物沙龙中,Misifit BD负责人张哲宇强调。

线下渠道很难,却是铺货量的关键

然而,即便产品做了出来,能否顺利被卖到消费者手中,又是一个让从业者们头疼的问题。

事实上,虽然众筹平台早起为智能穿戴提供了一片沃土,几乎所有的平台上都有过智能硬件众筹大获成功的先例,但要想真正取得一款普通电子消费品合格的销量,还是不得不向线下渠道试水。

业内人士介绍,线下渠道建设上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产品倾销给迪信通之类的代理商,以求迅速布局线下市场提高销量,比如360和迪信通的合作;另一种是广泛进行地推,从0到1的搭建线下经销网络。但不管是哪一种策略,目前的表现都难说差强人意,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不少智能穿戴产品的售价较低,并没有太多留给经销商分成的余地。但如果没有满足经销商的利益,线下推广势必会举步维艰。糖猫合伙人李健涛坦言,提出了“百城千店”的线下计划同时,糖猫在售价上也陷入了一些纠结。这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互联网售卖和线下售卖在利益上的冲突。

第二、智能穿戴作为新型科技产品,在线上阶段能够吸引一些极客的眼球,但一旦到线下铺货,普通消费者的了解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教育成本,销售人员因此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这让不少创业公司不愿涉足。

其三、智能穿戴的成熟程度远不能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相比,在线上还可以采用抢购、预购等形式对供需关系进行把控,一旦在线下大面积铺货,由于缺乏论证,或将为供应链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但无论如何,线下市场的潜力几成共识。林宜立表示,其实现在不存在什么不愿意做线下的厂商,而是很多创业公司暂时没有能力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线下布局会自然成为其核心战略之一。

值得强调的是,即便线下布局可能会越来越重要,对于大部分可穿戴领域厂商来说,线上渠道依旧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两条腿走路从始至终都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寒冬,可穿戴胜算几何?

除了产品和渠道,影响可穿戴领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资本。由于资本寒冬的袭来,直接导致了很多创业项目停滞甚至破产,这也让人开始担心,在产品和渠道上仍在寻求转变和突破的可穿戴行业是否有足够的热钱完成蜕变。

在开物沙龙上,天使汇总编辑王帅表示,事实上,这一轮的资本寒冬对可穿戴行业乃至整个智能硬件行业,影响是有限的,“在资本寒冬中,一方面钱少了,另一方面不靠谱的创业项目也少了,不靠谱的硬件也少了,只要创业公司在他的创业阶段真真正正在解决用户的一个痛点,依旧会有机会。”

更进一步,投资人在经历一段时间不理性后,如今开始将可穿戴产品视作大众消费品,创业公司需要做的是针对这些需求将满足需求的产品卖出去,只要取得不错的销量,融钱不会变难。

但不得不承认,整个可穿戴领域在经过这一轮寒流,开始变得愈加理性。事实上,由于好项目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到好项目,投资人的追逐可能会比原先更加疯狂。相应的,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原先一些浮躁的项目愈加难以为继,投资人的谨慎态度令整个领域本该很高的门槛终于原形毕露。

陈健在开物沙龙上表示,从目前显现的情况看,整个智能硬件的行业门槛都会很高。”甚至在某些情况,这个门都已经在关闭了”。这主要因为大而全的产品都早已有玩家入局,并具有一定市场份额,同质化的产品难以获得青睐;同时,供应链问题又使得很多厂商难以搞掂。如果不具备一些独具特色的定位或者技术,便很难从红海中突围。

但即便团队具有突围能力,其突围所需的时间也会比软件这类领域长很多。这主要缘于硬件领域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很多好的东西要想显现出来,仍然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董大明认为,考虑到这种情况,投资人也一定要对现在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厂商给予一些支持。

深圳代理记账会计

劳务派遣

代理记账收费